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

防災,台灣最該向日本學的10件事

昨天日本上修地震規模,從8.8變成9.0,成為有史以來世界第4強震,同時也造成該國在二戰以來,空前未有的國家危機。縱使如此,日本人目前面對強震的態度與準備,也讓許多人敬佩不已。從日常防災到當下面對災難,日本有什麼值得台灣學習地方? 《詳閱全文》


【開學典禮】
  日本防震有1個基本原則,就是「學校是第一避難所」。

【有效期限:25年】
   防震意識已經滲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每個方面,每個家庭都備有逃難背包。

【安全帽】
   地震發生後,日本主播戴著安全帽播報新聞,這的確是對了解災難,面對災難的最好典範。

【7級】
  日本《建築基準法》規定,所有建築必須能夠抵禦芮氏7級以上的地震。

【30秒】
  日本是全球第1個啟用全國地震警報系統的國家,由氣象廳負責偵測、發布地震警報,透過廣播、電視和衛星資料傳輸系統,讓民眾有30秒應變。

【超強電腦】
  日本在全國建立起一套電腦化的地震報警系統,能在大地震發生幾秒鐘內切斷煤氣、水、電等公共設施的供應。

【我是尾巴】
   公車站即使排滿了很多人,但在隊伍的最後會有一個人手拿著「我是尾巴」的牌子。這個牌子很明顯地是隊伍裡的人們,自發性用手寫的,下一個人再排進隊伍,牌子就換他拿,日本人民透過自制力量,不讓重創後的社會氣氛更混亂。

【排隊】
   這次大地震,日本人面對災難仍然保持秩序的態度,為世界稱許。儘管道路堵塞,但人們避難時都會井然有序地站在道路兩側,儘量不阻礙交通。

【黑社會】
   在日本,黑道竟然加入救災行列。日本黑道這次以Twitter做為平台,在網路上發布救援訊息。位於東京都內,日本三大幫派之一的「住吉會」即發文表示,各處事務所均可作為庇護收容所,供應食物並讓災民暫時居住。

【忠實報導】
   日本強震過後,部落客米果的文章在網路被大量轉寄。他點出,日本媒體忠實報導災難、傳遞政府消息,甚至每隔幾分鐘就提醒觀眾注意安全,不讓閱聽大眾陷入焦慮。
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